【专家视点】
作者:周海涛(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主任、教授)
近年来,全国各地积极创新实践,在更广范围、更深层次、更高水平上以科技赋能文旅深度融合,在促进经济发展、服务美好生活、传承优秀文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,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,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加快科技创新、促进业态融合、补齐要素短板、坚持绿色发展等路径,既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,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支撑。
科技有助于深挖文化富矿,激活传统文化新活力。第一,数字技术为人们获得传统文化知识和体验提供了便利,将相对复杂的内容转化为基于感官体验的图像符号,降低了文化认知和普及的门槛。第二,媒介技术的发展让信息传播突破了物理空间限制,实现文旅传播从单向输出到多向互动、从静态展示到动态体验、从主体创作到主客共创的新变化,促进文旅业态丰富和内容传播。第三,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技术构建沉浸式传播场景,通过动作捕捉等技术,让文化记忆从 " 眼睛看 " 到 " 身体记 ",真正在沉浸式体验中拉近游客与传统文化的心理距离。
数字时代,文化资源的再生产有了更多可能。不少河南文旅的文创产品,就是文化资源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创意转化实现价值增值的例证。文化资源、文化精神、文化符号通过文创产品融入生活,在创新文化传承方式的同时,让传统文化的商业价值得到挖掘。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交媒体的社会动员力越发强大,带动休闲游、乡村游、工业游等新旅游业态发展演进。社交媒体的分享属性,让游客的私人记忆转化为公共话题,将文化体验嵌入日常生活场景,通过线上引流、线下体验的模式创新,进一步重构了生活、旅行、社交的边界。
因此,文旅事业的发展可以聚焦科技赋能,让数智技术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。突破传统产业边界,利用科技在新产品、新场景、新体验、新表达等方面下功夫,已经成为各地文旅融合探索实践中的重要环节。例如,开封 " 飞越清明上河图 " 与武汉 " 夜上黄鹤楼 " 项目,通过激光投影技术构建视觉空间,实现物理空间、文化符号和情感体验的融合。数字技术还可以助力提供更好的文旅服务,敦煌 AR(增强现实)眼镜导览以增强现实技术突破文物解说的单一文本限制,使壁画故事从平面符号转化为可知可感的立体图像;湖南博物馆用 AI(人工智能)还原 " 辛追夫人 ",将考古研究转化为可交互的场景,实现文化传播从 " 单向灌输 " 到 " 具身参与 " 的升级。
未来,我们应当持续利用数字技术服务场景创新,加快推动文旅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,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把文旅融合新风貌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。
《光明日报》(2025 年 04 月 24 日 05 版)
[ 责编:茹行止 ]
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用科技赋能文旅融合发展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