陆 地 王昊森 王子逸 黄颖哲
指导老师|白 净 陈志聪
编辑|吴依纯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
“曾经有那么一群年轻人,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永别,每一次落地都必须感谢上苍,他们战斗在云霄,胜败一瞬间。”这是纪录片《冲天》的开场白。是的,在那场艰苦卓绝的抗战中,有一群特殊的英雄——航空队。他们中既有中国飞行员,也有家喻户晓的美国飞虎队、苏联援华航空队成员。
在江苏南京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,31座黑色大理石墓碑上,镌刻着4299名中外抗日航空英烈的姓名,其中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共有1470人。
他们的籍贯遍布何处?他们牺牲时的年龄有多大?当年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战斗?依据纪念馆新近公布的数据与史料,一幅抗日航空英烈的群像正被逐步还原。
平均年龄只有26岁,广东籍英烈最多
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公布的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显示,1470名抗日航空英烈中,能够查明牺牲年龄的英烈有1138人。统计发现,他们的牺牲年龄集中分布在23至27岁,平均牺牲年龄为26岁,最小者年仅15岁。

20多岁,人生的最美年华,本该是校园里的朗朗书声,是父母膝下的殷切希望。然而,日寇来犯,家园破碎,民不聊生。身处风雨飘摇中的中国,又何谈小家的安宁?
“堂堂的中华民族,竟受倭奴之摧残与蹂躏,令人痛心。”抗日航空英烈阎海文曾写下这么一句话。他是辽宁人,15岁那年亲历“九一八”事变,被迫从东北家乡流亡到北平,高中毕业后毅然参加空军。
1937年七七事变后,日军大举向上海进攻,淞沪会战爆发。同年8月17日,阎海文驾机轰炸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,返航途中不幸被敌炮击中,跳伞时误入敌阵。眼见数十名日本士兵一拥而上,他拔出配枪击毙数名敌人后,振臂高呼:“中国无被俘空军!”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戕殉国,年仅21岁。
那一年,很多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,留下一段段悲壮故事。
仅两天后的8月19日,轰炸机飞行员沈崇诲放弃生还机会,从两千米高空极速俯冲,与日舰同归于尽,牺牲时年仅25岁。他是清华大学高材生,也是电影《无问西东》中沈光耀的原型。
10月26日,人称“飞将军”的刘粹刚,支援山西忻口战役时,帮助僚机跳伞脱困,自己却在迫降途中失事,年仅24岁。牺牲两周前,他在写给妻子许希麟的信中说:“假如我是以身殉国,那是我尽了我的天职……”
12月3日,中国空军首位王牌飞行员乐以琴,在保卫南京时壮烈牺牲,年仅23岁。这也应了他曾立下的铮铮誓言:“我决心以鲜血洒出一道长城,放在祖国江南的天野!”
统计显示,除去因资料缺失而无法查证籍贯的210位英烈外,剩下的1260名抗日航空英烈来自全国26个省份或地区。广东264位、四川(包含当时的重庆)100位、江苏96位、湖南96位、浙江93位……为何抗日航空英烈中,广东同胞如此之多?

一个主要原因是,1924年,孙中山在创办黄埔军校的基础上,同年又在广州成立广东军事飞机学校(后称“广东航空学校”),在广东乃至全国掀起了“航空救国”思潮。
另外,抗战爆发后,广大海外华侨爱国热情高涨,共赴国难。他们或捐赠飞机,或兴办航校,更有无数华侨果断归国加入空军,投身战场。据广东省统计,回国在各个战场参战的粤籍华侨就有4万多人。
空军飞行员数量有限,飞机性能欠佳
全民族抗战爆发前夕,我国基本缺乏自主生产战机的能力,几乎所有战机都依赖从国外进口。
从购买飞机的来源国看,当时世界上大多能生产飞机的国家,只要有购买渠道,我国都向其购买过飞机。当时,我国空军装备的主要机型来自于美、德、意、英,其中美制战机占比超八成,美制霍克-3型战斗机成为出击日军的主力机型。1937年后,我国又陆续接收了苏联援华飞机。

即便如此,面对日寇,我国空军无论是装备的战机数量、质量还是飞行员人数,都不在一个量级。
全民族抗战初期,论战机数量,我国空军作战飞机只有约300架,日本陆海军航空兵共拥有各类作战飞机约2200架,双方比例为1:7。论飞行员数量,中方飞行员约700人,日方飞行员12820人(其中八成为军机飞行员,另外两成是民用飞行员),双方比例更是达到1:18。
在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前的十余年时间里,据不完全统计,我国先后向国外购买了1200-1500架左右的飞机。为何这些飞机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前夕只剩下了300余架能升空作战?
原来,由于各地自办空军,飞机的保养、人才的训练和设备水准都欠佳,再加上内战不断,致使飞机的损坏率比较高。九一八事变后,东北军的300多架飞机无一抵抗,全部落入日寇手中。到全民族抗战爆发时,地方上除了广东空军和广西空军的部分飞机外,均因不能担负作战任务而被淘汰。
论战机性能,无论是时速、升限、续航,还是火力、机动,我国战机都与日军战机存在一定差距。有位中国飞行员直言不讳:“他们(日寇)又拿出了新飞机,来打我们十年前的旧货。”

正因如此,我国空军在开战后不久就陷入被动局面。而制空权的丧失,也是导致战局不利的一大原因。
“我们的身体、飞机与炸弹,
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”
杭州笕桥是中国战鹰的摇篮。1931年,当时的“中央航空学校”在这里选址,史称“笕桥航校”。该校以极为严苛的淘汰制度著称,被誉为“抗日空军的黄埔军校”。据统计,前四期应试者达1万人左右,而体检和笔试及格者仅400人。
翻开他们的履历,这些“天之骄子”有的来自顶尖学府,有的是归国华侨,有的出身名门望族。他们中有林徽因的三弟林恒,有时任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幼子张锡祜……
他们曾经的梦想,有的是做电影明星,有的是做商人。而在他们做出选择的那一刻,生命就已不属于自己。
中国飞虎研究学会的相关史料显示,自1931年局部抗战起,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,“中央航校”培养了16期毕业生共计1800多人,其中被列为抗日航空英烈的有546人。
基于航校名册的殉难“备考”栏,对这546名抗日航空英烈的殉职原因进行统计,大致可分成5种类型,按照占比大小排序依次为:敌方攻击、环境因素、机械故障、操作失误和其他情况。

在战场环境中,敌方攻击是导致飞行员牺牲的重要因素,其占比达四成。然而不可忽视的是,飞行本身就属于高风险作业,在实际飞行过程中,环境因素更是成为“隐形杀手”。大量飞行员因突遇恶劣天气、陷入复杂地形等,不幸机毁人亡。

据统计,抗战期间,从中央航校走出的飞行员,从毕业到为国牺牲,大都不到半年时间,有的甚至是同年毕业、同年殉国。
面对日寇,航校校训早已为飞行员们指明了方向:“我们的身体、飞机与炸弹,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。”
1937年8月14日,日军出动战机意图轰炸位于杭州笕桥的空军基地。“身为空军,怎么能让敌人的飞机飞在头上?”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高志航率部主动出击。经过30分钟激烈战斗,击落日机3架、重伤日机2架、轻伤日机4架,而我方无一伤亡。
笕桥空战成为抗战中首次空中大捷,打破了日本航空队不可战胜的神话。自此,航校走出的年轻飞行员们凭借精湛的飞行技艺与无畏的牺牲精神,在蓝天之上续写了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空战传奇。
1938年南雄空战,中国空军以损失战机5架、牺牲飞行员2人的代价,击毁击伤敌机10架;1939年兰州空战,我国空军和苏联援华航空队紧密合作,歼灭敌机15架;1944年洞庭湖空战,中美空军混合联队创下了空战中伤亡0比10的纪录……
此外还有轰动一时的“纸片轰炸”。1938年5月,中国空军飞行员徐焕升等人长途奔袭日本本土,成为“轰炸日本本土的第一人”。只不过,他们投下的不是炸弹,而是百万传单。这次人道主义远征,不仅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士气,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抗战决心。

但也有很多年轻人在黎明的曙光前倒下。
1945年5月18日,离抗战胜利仅有三个月,空军飞行员张大飞在豫南会战时为掩护友机,于河南信阳上空壮烈殉国,年仅26岁。他曾飞越蓝天白云,也曾穿过无数枪林弹雨,但终究没能看到抗战胜利的欢庆景象。
出发前,他似乎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,留下了一封绝笔信:“八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个人都走了。三天前,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,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。”
而张大飞更为人们所熟知的,是与作家齐邦媛的旷世之恋。在他牺牲一个月后,她收到了他的遗书:“这些年来我们走着多么不同的道路,我这些年只会升空作战……以我这必死之身,怎能对她说‘我爱你’呢?”这段故事被写进回忆录《巨流河》中,令无数读者动容。
从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到美国飞虎队
除了我国本土飞行员,来自美国和苏联的援华航空队,用生命筑起捍卫和平正义的空中堡垒。
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公布的英烈名录显示,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有2590人,苏联籍抗日航空英烈有236人。

全民族抗战前期,苏联是援华的中流砥柱。
1937年至1942年间,在中国抗战的艰难时刻,苏联派出了5000多名军事专家、技术人员及飞行员等来华参战。期间,苏联教官为中国培训了1000多名飞行员和8000多名航空技术人员,帮助我国重建空军。
梳理相关数据发现,236位苏联籍抗日航空英烈中,在1938年牺牲的足足有174人,其中大部分是在保卫武汉时血洒长空。

1938年1月5日,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及百余架飞机进驻武汉,支援中国军民。彼时,武汉历经日军连续数月的空袭,老百姓人心惶惶,街头巷尾流传着一句话:“天不怕,地不怕,就怕日本飞机屙粑粑。”
同年2月18日,日寇出动各式战机38架突袭武汉。苏联航空队配合中国空军机升空迎战,与日机在武汉上空展开激烈厮杀,中苏空军共击毁敌机12架,同时自身也损失了5架飞机。
此次空中大捷极大鼓舞了军民的抗日士气,武汉各界近万人上街参加了“庆祝空捷、追悼国殇”的游行集会。
同年4月29日和5月31日,中苏空军又两次击退大举来犯的日军,分别以21:12和14:2的“战损比”赢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。因在三次武汉空战中的英勇表现,苏联援华航空队被盛赞为“武汉上空的鹰”。
抗战中后期,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功不可没。
1941年8月,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正式成立,由陈纳德担任指挥官,也就是人们熟知的“飞虎队”。同年12月20日,飞虎队在完成战前训练后,与袭击昆明的10架日本战机发生空战,取得援华首战大捷。
鲜有人知的是,早在飞虎队来中国之前,首位在华对日作战牺牲的外籍飞行员也是位美国人,名叫罗伯特·肖特。1931年淞沪抗战期间,激于义愤,肖特驾驶战机孤身对阵6架敌机,击毙日军指挥官,但最终因寡不敌众不幸牺牲,年仅27岁。
梳理2590名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的信息发现,他们的牺牲年份主要集中在1943至1945年,其中1944年牺牲人数高达1186人。

为何这段时间内牺牲会如此惨烈?原来,中美飞行员在对日积极作战的同时,为了突破日军封锁,还开辟了一条举世闻名的空中走廊——驼峰航线。
这条始于1942年、终于二战结束的空中运输线,横跨喜马拉雅山脉,为保障对日作战的军备物资运输作出了重要贡献,但中美空军也为此付出了极其沉痛的代价。
驼峰航线是二战期间公认的持续时间最长、条件最艰苦、牺牲最惨重的航线之一。由于沿途地形险峻、气候恶劣,并且随时可能遭到日军战机的袭击,平均每两天,就会有一架飞机损失。
天气晴朗时,飞行员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在雪峰山谷间穿梭飞行,他们给这条布满战友飞机残骸的山谷取名为“铝谷”。
中苏美三国飞行员携手抗击日本法西斯,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,过程中也结下了真挚深厚的革命友谊。
正如美国飞行员韦斯利·弗龙克所说:“牺牲同伴的面容,还有中国人的战斗,我这一生都不能忘却。年轻一代应永远记住,我们为何来到中国,因为人民呼唤正义,需要和平。”
英烈故事薪火相传
今年8月27日,经党中央、国务院批准,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、英雄群体名录,戴用章、郑少愚、奥列霍夫等5位中外抗日航空英烈名列其中。算上此前公布的三批,目前已有30多位中外抗日航空英烈载入名录。
今天,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,许多地方都修缮起抗日航空英烈墓地、旧址和纪念馆,来缅怀在抗战中牺牲的中外航空英烈,让刻进民族记忆的英烈故事薪火相传,也让跨越时空的中外友谊历久弥新。
鹰击长空,每一位抗日航空英烈的英雄事迹值得铭记。
参考资料:
1.《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》,中山陵园管理局官网,2024年,https://zschina.nanjing.gov.cn/ztzl/bwgjl/202404/t20240402_4201176.html;
2.《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[List of American Anti-Japanese Aviation Martyrs]》,中山陵园管理局官网,2024年,https://zschina.nanjing.gov.cn/ztzl/bwgjl/202409/t20240902_4755537.html;
3.《苏联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》,中山陵园管理局官网,2024年,https://zschina.nanjing.gov.cn/ztzl/bwgjl/202411/t20241121_5015791.html;
4.《增至1470位!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单更新》,新华社,2025年,https://h.xinhuaxmt.com/vh512/share/12479913?doc>;
5.《中国公布首批18位苏联籍抗日航空英烈更新信息》,新华社,2025年.https://h.xinhuaxmt.com/vh512/share/12530467?doc>;
6.《碧血书长空忠魂铸史册丨山河壮歌》,央视新闻,2025年;
7.《飞翔在抗日战场的卫国军机——中国上空的“鹰”》,解放军报,2025年,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d-2_h32twNU1RhAEImBlZg;
8.《心之所向,无畏生死,无问西东》,央视新闻,2018年,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L2RXIwRc5SSFZ0YtpQKATA
9.中国飞虎研究学会官网, https://flyingtiger-cacw.com/index.php?L=1;
10.《中国空军抗战史》,唐学锋著,2000年,四川大学出版社;
11.《中国对日空战画史》,蒋妙玉、赵大川著,2005年,杭州出版社;
12.《空战经典》,唐涛著,2005年,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;
13.《民国空军的航迹》,高晓星、时平著,1992年,北京海潮出版社;
14.《冲天》,张钊维执导纪录片,2015年,中国台湾上映;
15.《无问西东》,李芳芳执导电影,2018年,中国内地上映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4299名抗日航空英烈:他们是谁?牺牲时有多大?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